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供需关系严重不平衡的时代,企业之间的商业纠纷,是在所难免的。在纠纷中,涉事企业会借助不同的工具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在社会法制系统不断趋于完善的今天,知识产权愈发成为很多企业的首选武器。Intellectual Property,不再是仅仅只能起到保护自身应有权益的作用,还能作为一个有利的工具帮助企业有效地打击恶意竞争对手,从而更好地拓展市场占有率。 作为近距离接触和参与处理这些知识产权纠纷和相关事务的从业人员,最近经手处理的一起亚马逊侵权投诉案件,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国内企业已经懂得借助知识产权,在国外的线上销售平台进行投诉以打击竞争对手了。而且,我们注意到,类似的投诉案例,有一个攀升的趋势。所以,笔者希望借助本文,大致讲述一下企业在面对近些日子来比较热门的网络侵权投诉问题的应对思路。 本案回顾: 今年9月底,亚马逊平台上被诉企业A于找到笔者所在的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就产品在亚马逊被撤架的事件寻求帮助,原因是竞争对手企业B在平台上发起投诉。 同为深圳市的电源转换器生产企业,企业A和企业B的不同之处在于,企业B在美国拥有相应的发明专利并且据此向亚马逊平台起诉。亚马逊作为销售平台,为避免牵涉到不必要的纠纷中,在收到企业B的侵权投诉当天,便将企业A的产品下架。 根据过往类似案件的处理经验,面对这样的情况,总体的应对方案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
在操作层面上,有以下的事项需要引起特别重视的。 嘉权视角: 回顾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我所客户(企业A)在面对此次侵权投诉的态度,比很多其他的国内客户都要积极。他们几乎第一时间就找到我们进行求助,并且非常配合我所的工作,相关的资料准备工作都非常高效。据我们了解,他们在亚马逊上线该产品之前,已经做过了相应的侵权分析工作(也称专利预警分析),在产品的设计上就有意避开竞争对手(企业B)的显著技术和设计特征。无奈线上销售平台,对于此类投诉的(涉及发明专利)处理如此迅速,几乎没有给被告侵权方解释的空间。 类似的案例,其实每天都在发生着,数也数不过来。作为知识产权行业的从业人员,面对类似的事件,除了感慨那部分具有前瞻思维的企业的高明(提前布局知识产权这一商业竞争武器)之外,也为部分反应迟钝的企业感到惋惜(一心只顾着企业和产品的运营)。知识产权的战争,业已打响,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得参与其中。被动迎战的您,在丧失主动权的前提上,哪怕最终在纠纷中胜出,也是损兵折将。 ∣作者介绍
李华昌先生现供职于嘉权国际部,参与制定客户在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业务范围涉及:专利的检索、申请、答辩、复审、无效及维权,商标的检索、申请、复审、撤销、无效程序、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版权注册及海关备案等。此外,李华昌先生负责涉外的专利商标申请和维权等有关代理工作,为国内客户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咨询,协助客户在国外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